您好,欢迎进入IM电竞娱乐有限公司官网!
IM电竞(中国)官方网站

联系我们

邮箱:youweb@IM.com
电话:0898-66668888
地址:IM电竞广东省广州市番禺经济开发区 在线咨询

新闻中心

IM电竞专业环保治理范文

发布日期:2023-10-15浏览次数:

  IM电竞“环境保护设施运营市场化(企业化)和社会化”是指“专门从事环境保护设施运营或污染治理业务的环保企业(服务方)接受排污单位(委托方)的委托,进行环境保护设施专业运营或污染物的治理。环境保护设施实行社会化有偿服务,服务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委托责任,保证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行和污染物的达标排放。

  国际经验表明:实施环保设施的市场化、社会化运营能从根本上解决过去那种非专业化的、效率低下的传统运营管理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能够有效降低污染处理的单位成本,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自1990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构成了市场化运营的坚实基础。如:1990年,《关于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产业的若干意见》;1999年,《环境保护设施运营资质认可管理办法(试行)》;2001年《关于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的意见》等。

  在国家的积极扶持和推动下,我国环保设施运营产业取得了一定规模的发展,尤其在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运营服务业已逐渐成为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呈现很好的市场前景。但由于资金、技术的制约,以及行业缺乏规范和引导,无论是取得运营资质的单位数量、运营项目的质量或是运营产值,都与预期有很大差距。

  传统的环保设施运行管理一般是由排污企业内部实施,这种方式限制了治理污染的活动向集约化、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效率低,且成本高,企业在环保方面浪费了相当多的人力、物力,污染治理却仍难以达到要求。

  由专业化的环保公司为排污企业提供环保设施运营服务和环境污染治理服务,这种方式适应了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它的好处,一方面可以将排污企业从污染治理的烦忧中解脱出来,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另一方面,环保运营企业可以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并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治污成本,实现自身盈利。

  笔者曾有幸参与了几个糖厂及纸厂环保项目的运营服务,实践证明,环保设施市场化运营,无论对于排污企业还是运营服务公司,都是一个“双赢”的举措。以某9.5万吨/年纸浆废水处理项目为例,经实际核算,与同规模废水设施初步对比,委托运营的项目同比可节约5%的药剂成本,10%的电耗,设施寿命明显延长,达标排放率98%以上。业主不仅从以往的环保忧虑中获得了解脱,有更多的精力专注于生产,也节约了环保管理的成本。

  随着运营专业化服务的进一步发展,企业逐渐实现规模经营,成本的优势会更加显现。以广东某拥有27家专业电镀厂的工业园为例,园区各个厂每天的排污量在几百到几千吨不等,参考同类型企业的治污成本,吨水费用8~15元/吨不等,2003年,在环保部门的推动下,园区废水实现整合处理,由专业公司服务运营,现实际收费6.6元/吨水,规模化经营的优势可见一斑。

  传统的环保设施运行管理方式除了集约化程度低,运行成本高之外,还存在设施规模小,过度分散,不易监管,偷排严重等弊端。据资料统计表明,国内已建成的环保设施中,大约只1/3能正常运行,2/3的环保设施未能充分发挥效益,这既浪费了有限的环境投资(这包括了公共财政在城市环保设施方面的投入,还包括对企业治污的环保专项补贴),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也是环保监管困难程度的一个真实写照。

  环保设施实行市场化运营后,运营公司通过与排污企业签订运营合同,明确了运营方对于超标罚款的责任,也约定了排污企业的排污限值,双方形成了一种互相制约的格局,从而使达标排放有了保障。

  一方面排污企业由于转换了角色,会自觉承担起对运营单位的监督,并强化生产管理,确保排污量限定在合同约定范围内;另一方面,由于环保设施运营好坏与运营单位效益挂钩,运营企业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来盈利,没必要偷工减料,否则砸了自己的牌子,得不偿失。为了防止作弊,从事环保设施运营和污染治理服务的企业必须获得相关部门核发的资质认证,不按规范运作的取消运营资格。

  同时,环保设施运营市场化后,还可降低政府监管排污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因为环保设施市场化运营不仅是一次管理责任交易,她还通过专业化力量的引入带动了行业整体能力的提升。运营公司通过引入专业化的技术人员、专业化的检测手段、标准化的检测程序,取代了原来各个企业分散的、简单的仪器和手工操作,既保证了排水水质得到准确监控,杜绝了偷排现象和污染突发事件的发生,也为环保执法机关的工作带来了便利。

  传统的环保设施运营管理方式由于设施管理权掌握在排污企业自己手中,排污企业如若不自觉,一方面可综合利用雨天、“零点”等各种“机会”偷排,另一方面可通过临时性的排污控制随时应对环保部门的检查,完全可称得上是有恃无恐。

  正是基于此类想法,各类“应付性”的环保设施随着环保监管的加强不断涌现,严重损伤了环境服务业的正常发展,也挫伤了守法排污企业的积极性。实行市场化运营对根治此类“顽疾”是一副良药,因为运营企业考虑到后续的达标运营,对设施的技术投入和质量管控会十分注重,即便不是自建设施,也会进行达标改造才会愿意承接运营,这从根本上杜绝了不合格环保设施的生存土壤,排除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从而将行业的整体水平提升至新的高度。

  推进环保设施运营服务业的发展,将环境污染治理活动转变成为社会化的环境服务活动,即将纯粹的公益行为转变成市场行为,还有利于培育社会化、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入机制和多种形式的市场主体,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

  近几年来,国家环保总局大力开展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认可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引导和促进环保设施运营服务业的发展,在东部市场经济发育较早、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环保设施运营服务专业化市场化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整体规模仍然偏小,环保企业在市场的开拓中面临大大小小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

  环保设施市场化运营是一项“三赢”的举措,但在具体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发现排污企业对将环保设施外包运营普遍积极性不高,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由于各类企业大小不一、数量多而分散,环保监察部门根本无足够力量时刻监管,部分排污企业逐渐形成了“建治理设施以应付验收和检查为主”、“重建设轻运营”的思想,对于环保设施后续的运营并不看重,不仅选取的治理工艺经不起推敲,采购的设备很粗糙,配备操作工也很随意。

  为了实现远程监管,目前在企业排污口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已经基本实现覆盖。但由于监测点分布各地,具体的操作维护掌握在排污企业手中,很难保证企业按照环保部门的意愿严格律己。

  在“重建设轻运营”的思路影响下,已建成的环保设施和在线监测系统对部分排污企业反而成为了应对环保监管的挡箭牌。

  由于环保设施市场化运营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发展时间较短,宣传推广不够,很多企业对其知道不多或根本不知道,对其优越性自然也不甚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这一业务的发展。

  在税收政策方面,主要体现在排污企业自己运行管理的环保设施的运行费用计入生产成本而不需要纳税,但是委托承包给专业化的环保服务公司运行管理,其运行服务费用由于属于企业经营性收入却要按章纳税,这样既增加了排污企业的治理成本,又降低了设施运营服务企业合理的经济利益,从而不利于环保设施运营服务市场化、专业化的发展。

  这其中包括对于非自建设施的担忧以及对业主生产管理的担忧。运营公司在承包运营之前对非自建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状况、质量、运行费用难于确定。而且每一环保设施运营的初期,没有几个月的时间,不可能较充分地了解这一设施的工艺状况、运营费用。

  因此,运营公司在承包运营过程中将面临较大的风险。基于风险的不确定性,运营公司通常要求委托方提供较高的风险收入,而建设方则希望尽量降低运营费。因此,如何降低风险往往成为能否实施社会化运营的关键。也由于以上所谈到的风险性,目前已实施社会化运营的环境保护设施绝大多数是由承建该设施的单位负责运营。运营公司对非本单位承建的设施多采取保守、谨慎的态度,很少承包运营。这也限制了社会化运营模式的推广和应用。

  运营企业的担忧也来源于业主的生产管理。生产企业有时为赶产量、污染排放量远超末端系统的处理负荷,把所有环保压力全部转嫁给运营单位,而监管职能部门只检测最终排放口的出水指标,没有对生产车间的排污情况进行监管,运营单位夹在其中有苦难言。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由于各方面机制尚不健全,环保设施运营服务目前的利润空间仍十分有限,且周期较长,环保设施运营企业自身的资金积累很有限,难以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技术研发;而当前环保补助资金的对象大都仅是排污企业,没有考虑惠及到运营企业,以帮助运营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技术水平。

  从环境管理上,对环保设施专业化运营服务搞得好的单位没有相应的优惠或激励措施,也不利于推动环保设施运营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现行的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许可制度没有强制性,只对提供环保设施专业化运营服务的单位实行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许可,而不对进行环保设施专业化运营的排污企业实施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许可。

  这种政策上的不平等,使得排污企业的环保设施运营逃避了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许可制度的监督,同时环保设施运营企业也面临不小的生存压力:

  一方面,拥有运营资质和专业团队的运营企业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培养训练专业的操作人员,同时又要保证在项目上获得一定的利润;

  而另一方面,自主运营环保设施的排污企业可以随便招聘几个普通工人而无需培训上岗。

  环境污染设施市场化、专业化运营跟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治理技术水平、以及政府监督的管理等方面密切相关,目前,环保设施专业化运营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致力于开展此项业务的企业,一方面,应着眼于自身的能力建设,打造精英队伍;另一方面,应注重管理创新,打造精品管理。

  同时,由于当前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相关政策还未完善,各类违法现象还很突出,政府在推动运营市场化的过程中的仍占据主导作用。

  环保设施运营服务是一项新生事物,故在现行的政策体系中,扶持和鼓励环保设施运营业发展的政策还不配套不完善,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激励机制。特别是在环保设施与排污企业分割后的经营税收对双方都产生了很重负担。

  当前运营服务业规模太小,运营企业如没有一定的扶植,单靠运营的微薄利润难以支持企业的研发和壮大。建议相关部门对运营服务的税收出台优惠政策、另外在环保补助资金的对象选取上适当考虑运营企业,这样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排污企业和运营企业加入到这个行列,另一方面也为发展我国环保产业,壮大环保服务产业的产业队伍打下坚实基础。

  在一些偏远地区的企业,由于环保监督难以企及,使很多企业仍然存在着靠偷排、停运蒙混过关的想法IM电竞,缺乏将治理设施实行市场化运营的外部推动力。而各地区监管及处罚的不公平也挫伤了治理设施正常运营的企业与承担治污设施运营企业的积极性。建议各级环保部门加强对企业生产管理、生产用水及生产车间排污情况的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处罚公平公开,在抓环评、环保验收的同时,对后续的运营投入更多的监管力量。

  另外由于环保设施运营市场没有设置明确的准入门槛,虽然有运营资质申办及年审等,但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要求必须持证方可开展运营业务,导致运营市场无序竞争,部分不具备运营资质的企业也介入运营市场,对行业健康发展产生一定阻碍。建议出台相应运营市场管理办法,并制定市场退出机制,规范运营企业的行为。

  现行的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许可范围,只包含独立的企业法人提供的第三方环保设施运营服务,而不包含排污企业自己运行管理的环保设施。从而使排污企业自己运行管理的环保设施置于环保部门的监督之外。

  为此,新的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认可制度应该把所有类型的环保设施运行单位都纳入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的范畴。其运营资质证书可考虑分为两类:

  一类是针对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专业化环保设施运营服务企业颁发的证书,持此类证书的单位可以对外提供第三方环保设施运营服务,并承担相应的环境责任;

  另一类是针对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排污企业内部环保设施运行单位颁发的证书,持此类证书不能对外提供第三方环保设施运营服务,不能独立承担运行环保设施而产生的环境责任。

  这样才能保证对所有环保设施运行单位、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促进所有以不同运行主体和不同运行方式运行的环保设施都能正常运行。

  随着环保部门对设施服务业的逐渐宣传推广,越来越多的排污企业接触、认可了此项服务的优势,但由于设施市场化运营目前在仍属于新生事物,企业对它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现仍持观望态度。因此,该项服务的推广仍需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建议各级环保部门在环评审批、“三同时”管理时,加强对运营服务的宣传,促使排污企业委托有资质的单位采用污染治理设施设计施工、运营“一条龙”服务管理模式进行污染治理。在发达地区这被认为是是市场化运营中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模式,企业和运营单位之间相互制约,增强了设计、施工单位的责任心,提高了治理设施的有效治理能力。

  同时参考江苏等发达省市的经验,对不能正常运行、超标排放、限期治理后仍然不能确保达标排放的老企业,采取剥夺“排污权”的方式,要求其采取招投标的方式,将排污处理权移交具有资质的专业环保公司。对于获得环保专项资金支持的污染治理项目、环保部门依法公布的需要进行强制清洁生产审核的单位的污染治理项目等也必须进行市场化运营。

  [1] 胥树凡。大力推进环保设施运营服务业的发展[J]。中国环保产业,2007年02期:10-13。

  [2] 林衍,熊忠,詹燕,唐然。环保设施社会化运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环境科学,2002年6月:60-61。

  [3] 杨莹,沈绍柱。环保设施运营市场化助力企业治污[J]。环境,2007年12期:67-69。

  [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加快推进环保设施建设与运营市场化进程―对浙江省中小企业污染治理设施企业化运作的调研 [R], 2003年7月。

  [5] 鲍荣熙,张胜林。江苏省环保设施运营市场化管理调研报告[J]。环境导报,2001年06期:16-18。

  [6] 陶大钧。推行环保设施运营市场化 提高环保投资效益[J]。江苏环境科技,2000年12月:43-44。

  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行环境第三方治理的意见》,部署改革创新治污模式,吸引和扩大社会资本投入,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健全第三方治理市场。文件的出台,为环境污染治理指明了方向。

  2016年3月,以区政府投入1700万购买治理服务为标志,广东佛山南海区“第三方”治污模式正式形成。政府将通过购买社会团体服务的方式,让污水废气处理、固废处理、环境工程等专业领域的环境服务队成员进入村级工业园进行摸底调研,提出量体裁衣的治理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整治提升。

  2015年2月,南海区委十二届六次会议提出了“努力打造品质南海,全面提升南海长远竞争力和市民幸福感”的任务目标。“品质南海”由经济高质、城市高品、服务高效、社会优治、环境优美、民生优享“六位一体”的任务目标构成。然而,南海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制造业具有高污染的特点,污染物排放的70%源于制造业。南海需要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力度。但是,人少点多一直是基层环保监督管理员面临的普遍难题。以桂城街道为例,约有3100家企业,却仅有20多名环保监督员;夏冬社区有两三百家污染企业,只有5名监督员,两人一组也要三、四个月才能巡完一圈。

  巡检中发现,部分企业污染治理不专业、治理设施运行成本高,大量企业没有治污能力。被抓现行的企业多由于排污量超过治污设施承载力,导致废水溢漏,污染河涌。企业也有环保意识,但存在排污技术不过关的问题,造成非主观的排污行为。政府治污陷入反复、频繁执法、强势打击的恶性循环中。随着企业主环保意识的提升,是否应该加快引入“第三方”对环境污染开展专业治理?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文一波说:“第三方治理是将专业化环境治理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引入环境污染治理领域,可以使污染治理相对集中、减少环境治理设施的重复投资、降低治理成本、提升治理水平。”此后,南海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探索并形成了“第三方”治污的南海模式。

  南海将环境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纳入2016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区委书记梁维东亲自带队调研南海的环境治理工作。“第三方”治污不仅作为一种实践,更作为一种理念,被全面嵌套在南海环境治理的系统工程之中。

  部门联动保障政策落实。2016年1月,环保和公安两部门在区环保局设立联合执法办公室,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案件调查、联合执法、共同培训等工作机制,实现数据互通和日常信息互通,以更好地打击污染犯罪行为。将公安的强制力职权纳入到环保执法体系中,执法阻力减少了,一旦遇到污染企业及企业主涉刑事违法时,联合执法可以及时控制嫌疑人,确保环保涉刑案件有效跟进,甚至可以提前介入环境涉刑案,直接立案侦查,开辟了环保执法新局面。区环保局法制科副科长王东海分析说:“在打击环境污染联合执法办公室成立后,建立了环保涉刑案件移送机制,移送标准及证据要求都规范了,环保执法效率明显提高。”“环保警察”成立一年来,办理的环境污染涉刑案、刑拘的环境污染犯罪嫌疑人快赶上过去十年的总和。

  “五大体系”打开环保局面。为了打造“品质南海”,区环保局探索出“五大体系”,破解环境治理难题。这五个体系分别为尽职尽责的环保队伍保障体系、网格完善的基层环境管理体系、齐抓共管的环保监督管理体系、超市模式的环境治理服务体系和智慧环保的污染源阳光体系。与“五大体系”直接相关的环保队伍IM电竞、环境服务超市的线下服务队、污染源巡查员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合同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得以实现,大大提高了基层治污的积极性和成效。区环保局环境监察分局副局长邓浩对此深有感触,“以前是划定一块区域,设定一个目标,一群人共同监管巡查。如今建立了网格完善的基层环境管理体系后,专人专责点到点地监管,工作与绩效挂钩,工作人员的监管积极性和成效都明显提升了。”

  环保服务超市搭建对接平台。“全国共有9个环境集聚区,而落户南海的集聚区是唯一被命名为‘环境服务’的一个,其原因之一正是南海的环境服务市场需求大。”对于供需两旺的环境服务业,受限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对接问题,双方都是干着急。为了避免政府主导对接行为中容易产生的腐败行为,2014年,南海环保局在全国首创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服务平台――环境服务超市,解决环境服务“去哪找”和“哪个好”两个关键问题。环境服务超市通过整合集聚区现有服务企业、服务技术、服务要素,实现线上网站展示交流、线下服务队洽谈交易相结合,为排污企业和治污企业提供“一站式”对接。“环保超市”成为“第三方”治污企业自我展示、提供服务的窗口。

  线个环境服务站,为工业园区招商引资提供规划建议,譬如引进哪些企业、产业如何布局、引进后企业污染如何解决等。服务站工作依托站上的服务队具体实施。服务队由50名环保顾问组成,来自30多家环境服务企业。服务队以“第三方”治污模式和政府购买服务模式运行,为政府决策支撑服务,向政府提交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建议,形成“一村一策”、“一河一策”、“一厂一策”。这是南海第一次在环保领域购买第三方服务,区环保局局长徐锡蔓透露,“现在是镇街开展试点,‘十三五’我们会将整个南海村级工业区纳入政府购买服务队服务去推进,从而促进第三方市场服务整个南海环境的治理、改善。”

  建国至今,从原来的没有污染到如今的环境保护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理论上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多数企业都会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等教育活动,从而提高领导、员工的环保意识。但实际上,由于企业领导者的管理不当、企业亏损、企业的经费紧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少数企业难以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多数企业环保宣传的开展流于形式,并且广度深度不够。

  企业的环保管理是其现代化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前,大多数企业多少存在着对国家环保方针、政策执行不足,对企业负责项目的监管不严,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环保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对于企业生产所产生的污染,目前多数企业采用的是末端污染治理,单一的末端污染治理成本高,治理效果差。

  与企业的主体设施建设相比,用于环保和治理污染的硬件、软件的资金投入严重不够,尤其是老企业,大多存在着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这严重制约和影响了企业的环保工作,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而且使资源利用不足,损失浪费严重,最终使得企业生产与环保的矛盾日益恶化突出,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的环保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并且企业所用的处理“三废”的设施基本都是七、八十年代的设备,设备严重落后,存在着能量消耗大、运行效果差、噪音大、漏风、漏油等众多问题,不仅消耗了许多运行费用,并且造成企业陷入污染物排放超标、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被动局面。因此更新企业的环保设施,改良企业的环保工艺是势在必行的。

  为了做好企业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这就需要企业的环保人员具有优秀的专业素质和高度的政治素养。虽然大多数企业拥有环保管理专兼职人员,但是在当今经济发展与我国环保产业起步晚、设备落后的情况下,企业环保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缺乏,甚至部分企业没有环保人员。

  多数缺乏企业环保规划或环保规划水平低,尤其是远景规划水平低,环保工作存在着盲目性大,并且与生产、发展脱节,从而导致很多环境问题的发生。

  企业要对环保管理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并且建立由各部门领导、环保管理员、技术人员和环保管理人员组成的环保管理体系,设立以企业总经理为首的企业环保管理委员会,负责领导、组织规划和协调企业各部门的环保管理工作。环保管理设立专职机构和工作人员,负责企业环保工作监测、检查等管理任务。其中环保管理员主要负责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收集整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及教育工作。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将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纳入计划,参与制定工厂环保发展规划,拟定环保工作计划,参与编制和实施工厂环保管理方案或措施,参与编制、修改、演练预防工厂突发性污染事故的控制及工厂环境预案的工作,配合监测部门对工厂生产废水、废气、粉尘、噪声进行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监督各部门对环保技术措施的实施,与环保技术项目的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的监督检查。

  环保机构的设立要因地制宜,污染严重的企业不仅增加环保人员,还要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由于环保政策性强,并且所涉及的知识多,因此要选择政治素质和专业技术强,拥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职员从事于环保工作。其次,要确保必需的环保经费,增强对环保人员的业务培训,从而逐渐提高环保队伍的专业素养,才能确保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企业要增强对员工的环境保护的教育,积极开展环保知识、法律的教育活动,增强员工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各企业可以利用黑板报、电视、广播、报刊、漫画等众多形式,通过举办环保专题会、环保知识比赛、环境日等活动向员工宣传环保知识、相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等。同时为了确保环保管理人员专业素养过硬、业务熟练,企业要对环保监测、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加强对他们的操作规范的管理,确保污染治理设备的正常运转。从而提高企业环保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拓展员工的环保知识,促进企业的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之一是“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是企业的责任,从生产源头上减少污染,因此要将环保工作放在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要真正落实企业的环保工作,并将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环保工作渗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现在国际上最先进的污染源治理办法是对生产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实现清洁生产。也就是说,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提高对原材料的利用率,革新生产技术等方式,来降低污染物的生产量、排放量,最终实现减少企业的污染源。其次,要改善产品的设计,降低从使用到终端的处理,降低产品的生命周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还有生产排出的副产品实行内循环,最终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企业的环保工作艰巨而漫长,只有在企业的生存发展过程中,认真执行贯彻相关环保部门的目标和任务,不断的增强企业的环保管理水平。并且要增强员工的环保意识,树立准确的环保管理观念,设立完善的环保管理制度和体系,从而实现降低和治理企业污染,推行清洁生产,实现企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在于,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高教性和职业性双重属性[1]。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决定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因而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在知识水平上应体现高教性,在能力层次上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是决定其能否就业前提条件。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以往我校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按照大学本科的学科体系设置,只是将其瘦身、简化,与职业能力相关的应用性知识很少,与岗位技能相关的实践性内容更是缺乏。突出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与高职教育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为此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1.1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从事环境监测、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环境管理、环境保护技术咨询服务等一线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水、气、渣、噪等防治与治理、环境监测、环境管理与评价等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职业能力和技能;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1.2 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突出我校面向电力行业的办学特色,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对学科知识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解构与重构,把以学科为起点的课程转换为以职业能力分析为起点的课程,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就业导向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

  1.3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就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石油等企业的环保部门、环保运营公司从事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及环保设施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可以在环保局、环境监测站从事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工作;可以在环境工程公司(环保设备厂)从事设备营销、生产、安装、施工、调试、维护等工作;可以在科研、设计、咨询服务等单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备竣工验收、环保设备性能考核试验、环境及污染源调查、室内环境检测等技术服务与咨询工作。

  本专业学生就业的工作岗位如图一所示,学生就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如下:要求学生具备分析计算能力;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常用工具及加工设备使用能力;机械及工程制图、读图能力;力学应用能力;化学应用能力;电工电子技术应用能力;设备运行分析能力;设备运行操作及其检修能力;事故诊断能力;现场安全防护能力;环境危害因素及污染源监测能力;环境影响评价能力;污染治理专业技能;竣工调查基本能力。

  1.4 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 以上述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职业领域专业岗位、典型任务进行分析的分析为依据,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将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进行解构,将其与职业能力要素相融合,广泛征求山东电力研究院专家、发电企业和供电系统专家意见,构建就业导向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包含3个模块内容:基本素质和通用能力课程模块、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模块和能力拓展课程模块。

  基本素质和通用能力课程模块包括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体育与健康、电力应用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入学教育与军训、金工实习、就业指导。该模块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纪守法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社会能力、英语读写能力和应用数学、金工加工等从事技能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

  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模块包括工程制图与识图、有机化学、程序编写与调试、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工程流体分析与计算、仪器分析测定、环境工程微生物应用、环境与污染源监测分析、烟气污染治理、污水治理、噪声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专业认知顶岗实习、监测顶岗实习、专业英语实训、污染治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技能训练、顶岗实习共16门课程和课程设计、生产实训、职业教育等实训课程和顶岗实习等,通过这部分学习和实践,学生具备从事环境专业技术领域岗位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具备了一定的职业能力,可上岗操作。

  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包括发电厂动力设备运行、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环境规划管理、物理化学基础、电力输送、水处理设备运行与维护、室内环境检测、化工原理与实用技术总计有8门课程,鉴于环保专业涉及知识面和领域太广,学生可以根据就业意向、兴趣爱好、自己的发展规划选择其中5门以上课程,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拓展就业面,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近年来,宜兴环科园在与新加坡深入合作过程中,发现其治水成功经验对中国环境治理,特别是区域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新加坡的治水经验被认为是人类的奇迹。这样一个严重缺水型国家,原来都是靠马来西亚供水,却在短短几十年时间,拥有了多元化和持续化的供水系统。它的经验主要是:

  一是顶层设计对环境治理的关键作用。新加坡这样一个极度缺水、几乎完全没有天然水资源的弹丸小国,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建立起多元化的可持续性供水系统,主要得益于非常注重整个国家的顶层布局。新加坡政府以二三十年为一跨度,长期规划,统筹建设,今天新加坡新生水NEWater、海水淡化水、地表集水区集水和进口水等“四个水龙头”取得的伟大成绩,与新加坡顶层规划离不开。其环境及水务业发展理事就是专门为新加坡水务事业制定远期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战略。

  二是强有力、务实、科学的政府是水科技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作为部级创新行为,新加坡法定政府机构在水务行业管理方面起到巨大作用。像新加坡公用事业局(PUB),就充分整合了与水务事业产业所有相关工作,成为新加坡水科技产业管理的有力中枢。在推动新技术和新领域的研发方面,由总理直接领导的研究、创新及创业理事会,促使环境与水务业成为新加坡的重点发展领域。

  三是借助科技创新推动水务产业快速发展。在技术变革的历史背景下,新加坡始终敏锐把握新兴技术的发展,投入巨额科研经费,每年引入国际一流专家,与新加坡高校和企业建立了一系列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实验室,确定超前的工艺路线,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形成科技创新为社会重大需求服务格局,分阶段、分步骤地推动水科技产业发展。

  四是利用重大工程带动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新加坡以公私合营模式,相继建设重大工程及研发体系,促使水务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到2015年,新加坡已经吸引了超过180家水行业公司和26家私营水研究中心在新加坡安家落户,预计为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贡献17亿新元的产值,创造1.1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大多数是需专业及高技能的岗位,建立起规模庞大、技术先进的环境和水科技产业。

  “十二五”期间,面对中国环境治理存在的各种问题,宜兴环科园和许多专家、企业家一起,在环保试验田里不断探索,扬长补短,希望能找到一条适合当代环保治理的新模式新路径。园区始终坚持国际化、高端化价值取向,一方面带着企业“走出去”,见世面,开眼界,学习、吸收国外发达国家治水理念、技术、方法;另一方面面向全球“引进来”,立足宜兴环科园自身的产业优势、基础优势,整合部委的资源优势、专家的专业优势,打造适合中国国情、能够有效治理“顽疾”、并引领未来发展的环境治理模式,形成了“1+4+N”的顶层设计和布局架构。

  “1”就是创新动力建设,核心工程是“环境医院”,是宜兴环科园服务中国区域环境治理的总抓手。

  通过这两年的建设发展,环境医院已经进一步做“实”,并成为环保服务体系的主平台。组建了实体化运作专业公司,建成了18幢专业楼宇的硬件承载,提出了“诊、疗、养”全生命周期的治理理念,形成了“一平台、一联盟、二池、三库、四机制、十大大专科”的运行体系。

  “一平台”:成立了注册资本30亿元的宜兴环保产业集团,作为“环境医院”实体化运行平台,承担“环境医院”要素配置与工程项目投资运行管理。

  “一联盟”:联合了环保专家、环境工程公司、专业投融资机构,成立“中宜环境医院”合作联盟,作为参与或支撑环境治理工程项目的实施主体。

  “二池”:建立了优质企业池和资金池。“优质企业池”主要针对区域环境治理工程项目的实施需要,同时作为入驻“中宜环境医院”的特色专科,目前已有22家企业入驻。“资金池”主要针对区域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实施的资金需要,目前已获银行授信350亿元,引进基金50亿元。

  “三库”:建立了专家咨询库、技术储备库与项目信息库,目前已吸纳30名技术水平一流的知名专家,遴选180多项先进技术,建立筛选论证机制,推进优质工程项目实施。

  “十大专科”:设立了水、声、气、固、土壤、城乡生态等10个“专科”和1个“应急门诊”,由80多名专家与30多家企业作为“环境医院”专科医生,实施分区管控、精准治理。

  环境生态产品是宜兴环保产业针对当前中国区域环境治理需求,汇聚全球化智慧,集成产业高端化资源,合力打造的一批看得见、叫得响、认可度高的定制化服务产品。

  一是城市生态综合体。城市生态综合体将以建设中国城市污水处理概念厂为核心,是集未来水科技研发中心、示范中心和体验中心于一体的水科技示范创新工程,构建区域良性城乡物质循环,形成集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教育科普、园艺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公园,建成一个系统管理的精品现代农业区,最终实现生活IM电竞、生产、生态的重新再造和有机融合。中国城市污水处理概念厂由2014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等六位国内知名专家联合发起,以“水质持续、能源自给、资源回收、环境友好”四个事业追求为标志,代表未来30年中国水处理的能力水平,是近年来环保行业最具认可度的里程碑事件。目前,城市生态综合体将形成未来概念水厂为核心,叠加高端农业和湿地景观等“三位一体”的建设内容,形成一个可复制的“城市生态综合体”。首期概算总投资2.5亿元,将组建专业公司运作,今年内将实质性启动。

  二是水科技生态城。以此为平台,充分整合宜兴环保产业家底,汇聚整合一批国内外优秀环保企业、环保技术、专家团队和金融资本,转化一批科技产业化成果,培育一批面向未来的新技术群,打造成为引领环保行业发展的示范基地和产业高地,是新城镇、新产业、新模式的示范标本,面向未来30年、引领中国环境大建设的环境生态产品。目前,宜兴环科园与中信环境全面合作,联合成立了注册资本10亿元的环保总承包公司,在宜兴环科新城核心区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中国水科技生态城,建设国际水处理行业重要装备制造基地、全球水产业枢纽、中国水处理教育科研基地、国际水处理技术展示地、水科技博物馆等一系列综合性大合作框架。同时,引进美能膜技术、磁悬浮阀等高端环保装备制造项目的落户,并将在宜兴联合建设水务管理学院。

  三是省环保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环保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是江苏省“十三五”建设的“一中心、一基地”六大中心之一,也是江苏省在节能环保领域布局的唯一创新中心和核心载体。创新中心立足做“优”,致力成为构建环保创新高地的主力引擎,成为构建现代环保产业体系的重大平台,成为环境医院汇聚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和服务资源的枢纽和窗口。创新中心的建设,本质上是对过去40年宜兴产业积淀和园区建设经验的再次升华归核和集约创造,也是对未来宜兴环保产业转型升级设置的创新路径,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宜兴环保产业资源优化、整合、叠加,为服务江苏和全国的环保需求,发挥出功能最优化和价值最大化。

  四是环保标准化工场。瞄准环保装备、产品的标准化、高端化、成套化,打造一个示范基地,再依托国家环保设备检验监督中心、水环境标准化委员会、宜正环保电商、科技成果转化网等平台,联合构建一个全流程、系列化的产业标准体系,确立宜兴环保在行业中的话语权和优势地位。

  通过这些标志性的生态产品的建设,形成磁场效应、标杆价值,以高端化凝聚专家、人才、企业、项目,形成“宜兴示范”,通过专家、人才、技术的汇聚,来改造提升宜兴的环保企业,将宜兴的制造能力、市场能力发掘出来,插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翅膀,推动宜兴企业由低走向高、从多走向强,从以量胜出走向以质为王,体现“宜兴能力”。

  N,就是N个分院,在宜兴建设环境医院总院、建好系列特色专科前提下,再在合作区域输出环境分院,共建环保分园,打造一批先行先试的环境治理分院。

  在第四届中国环保技术与产业发展推进会期间,宜兴环科园和广安武胜、河北承德、云南昆明等地签署了区域治理战略合作文本,就是要在环保治理理念相同、认识一致的区域开展一站式的环境综合服务。一方面借助宜兴环科园的平台和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派出专家团队、专科门诊为区域、流域实施综合问诊、系统规划,拿出治理方案,再以产业集团为平台,带着资本、产业基金、采用ppp模式承揽下治理订单,带领各具特色的专业公司、细分领域单打冠军,以及战略合作伙伴企业分期分步实施相关项目;同时在分园驻扎,服务于当地环保市场,提升该区域的环保整体实力和治理水平,以最好的技术、最好的装备、最好的团队、最好的方案、最好的服务,现最好的治理效果,为政府解忧,为问题埋单,为百姓造福。

  创新是无止境的。相对环保发达国家,我国的环保产业发展之路才刚刚起步,我国的区域治理市场方兴未艾。在这样巨大的机遇面前,作为一个部级高新区,宜兴环科园将承担起兢力环保事业、成就美丽中国的责任和使命,集聚全球环保资源,引领产业高端发展,为中国的环保事业的发展而奋斗。

  一、专业化煤炭码头的环保现状。一、专业化煤炭码头的环保现状。一、专业化煤炭码头的环保现状。一、专业化煤炭码头的环保现状。

  煤炭码头环境保护顾名思义就是保护环境,其主要内容就是防止、减少煤炭洒漏、煤粉

  尘扬尘与扩散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狭义而言,港口煤炭码头环境保护主要是保护环境。

  其形式有:①污水处理;②喷水降尘;③降低噪音;④绿化。广义而言,港口煤炭码头环境

  保护是保护自然环境和工作环境。其形式有:①污水处理;②喷水降尘;③降低噪音;④绿

  化;⑤温控、湿控;⑥防风、防水、防滑;⑦防视觉疲劳(夜间照明、反光服);⑧防碰撞、

  防高空坠物(通道、栈桥);⑨防火(防自燃)、防爆;⑩防鼠害。这里我们只研究狭义范围内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的紧迫需求,带动了煤码头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也

  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主要原因是我国煤码头一般都是露天作业,且中转运输过

  程中,80%以上均会出现洒漏煤、易起尘问题,对整个码头乃至工作、生活环境造成了空气

  2)、原有环保标准及环保设备大多采用当年国家的对应标准实施和执行,相应的管理制

  3)、与其他领域有所区别,煤炭码头扬尘的污染大多属于无组织排放,抑尘治理难度较

  5)、传统环保治理方案较单一,较难将一个区域问题进行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7)、煤炭港口人员环保意识淡薄,在环保设备的自主创新意识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目前国内外煤炭运输的环境治理主要是以防为主,以除为辅,即尽量利用化学方法在煤

  炭制造中提高煤炭的质量、减少环境污染,但在码头运输环节中,由于气候条件、工况条件

  根据煤炭码头近几年环境问题总结分析,不论是防止、减少煤炭洒漏还是煤粉尘扬尘与

  扩散;不论是环保意识的淡薄还是设施设备的落后,其实均反映在相应的设施设备老化、失

  效,对其管理、调整不到位所致。这样导致在码头装卸煤炭过程中,各个流程转接点出现不

  同程度的洒漏煤,积煤等问题,同时,传统的治理方式较被动,不能达到预防性治理的效果,

  导致煤炭的扬尘没有得到根本的治理,在后续流程中依然存在着严重的扬尘扩散问题,尤其

  是对于翻车机区域和码头区域PM10以下扬尘颗粒物的无组织排放,以及堆场区域的大颗粒扬

  二、公司现有环保设备概况。二、公司现有环保设备概况。二、公司现有环保设备概况。二、公司现有环保设备概况。

  神华天津煤码头公司一期项目洒漏煤及扬尘治理设备主要包括:洒水抑尘、干式吸尘,

  煤炭转运点的清扫及导料等,其中涵盖了13个转接机房中的各类清扫器装置、地面转接点的

  导料槽装置、静电除尘装置、堆场及单机设备的洒水喷淋及清洁装置、各类污水处理及回收

  装置、清扫车等。在实际使用中,这些设备随着公司的运营发展、做强做大,逐渐暴露出了

  三、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设备研究思路。三、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设备研究思路。三、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设备研究思路。三、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设备研究思路。

  神华天津煤码头公司为了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力度,2012年专门成立了环保专项课题研

  究小组,确定将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设备研究与应用作为长期的研究课题,深挖专业化煤炭

  码头的污染源头,分区域查摆问题,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解决码头污染问

  专业化煤炭码头装卸一般分为翻―堆和取―装两大工艺,煤炭的提升转运是造成煤炭洒

  漏及扬尘污染的关键原因,所以要解决污染问题需要按照煤炭运输的流程工艺出发,沿着煤

  炭输送和转运等空间和时间的位移,发掘污染源点并找到治理措施。课题研究初始,课题组

  就制定了研究大纲,明确了研究方向、研究目标,制定了研究原则,确定了课题研究组织机

  按照不同作业区域性质的划分,我们将作业现场划分为四大治理区域:翻车机区域、堆

  1)、原有洒水除尘设备在治理扬尘上效果不佳,且冬季港区范围内洒水除尘系统停止供

  2)、由于现阶段各个煤炭码头的环保水平相差不多,所以可以借鉴的先进技术方案不多。

  3)、在改造提升过程中,新设备的改造可能会与原有设施设备发生干涉,对现场实施造

  四、环保设备研究与应用的探索和实践。四、环保设备研究与应用的探索和实践。四、环保设备研究与应用的探索和实践。四、环保设备研究与应用的探索和实践。

  2012年至今约一年半的时间里,课题研究按照既定的区域划分和切入点入手,考察调研

  各个专业化煤炭港口与环保设备专业厂商,力求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将原有环保方

  案逐一进行更新、改造、提升。2013年公司针对环保提升课题,研究并实施了12项设备创新

  改造项目,投入约680余万元,2014年我们将继续加大环保投入力度,继续推广、复制环保

  课题研究的成熟技术项目,逐渐描绘出一套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设备的综合治理方案,并勾

  (1)、翻车机区域:煤炭从翻车机翻卸下落到地面皮带机过程中,扬尘污染非常大,按

  照煤炭输送流向,2013年我们从翻车机上部、中部、底部分别实施了“CD3/CD4翻车机干雾

  抑尘”、“漏斗层上机液压管路封堵”、“翻车机地坑内部驱动层、漏斗层的地面吸尘系统”、

  “BF地面皮带机系统导料槽新型防尘帘改造”等项目。实现粉尘浓度抑制率90%以上,节约

  用水量50%以上,有效实现了冬季抑尘。同时,结合地坑皮带机静电除尘器,每日增加粉尘

  收集量约2吨。2014年我们将继续研究“CD1/CD2翻车机干雾抑尘”、“地坑皮带机爬坡段干

  翻车机区域从上到下翻车机区域从上到下翻车机区域从上到下翻车机区域从上到下6666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

  (2)、堆场区域:按照煤炭从堆到取,以及在堆场的静态储存过程,2013年我们先后研

  究实施了“堆料机的清扫器升级改造”、“取料机的导料槽延长改造”、“移动式远程射雾器

  的改造”、等项目。有效减少了堆、取料机坝基洒落煤、取料机中心漏斗严重洒漏、扬尘扩

  散等污染问题。2014年我们将继续研究“堆料机干雾抑尘系统”、“取料机干雾抑尘系统”、

  “堆场喷枪站升级”、“堆场防风网立体抑尘”等项目的可行性。这样在堆场区域建立起一

  堆场区域从外到内、从堆到取堆场区域从外到内、从堆到取堆场区域从外到内、从堆到取堆场区域从外到内、从堆到取7777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

  由于神华天津煤码头公司面临邮轮母港,所以码头作业区域是环保的重中之重。2013年

  我们分别研究实施了“码头西侧BM皮带机导料槽防尘帘改造”、“装船机清扫器的升级改造”、

  “装船机加装接煤板改造”、“码头BM头部漏斗卸料优化”等项目。有效地减少了煤炭在码

  头转运、装船过程中,码头面以及船舱夹板上的洒漏、扬尘污染。2014年我们将研究装船

  机系统的干雾抑尘改造以及装船机悬臂卸料漏斗改造,此项改造在港口行业也属罕见,如果

  实施成功不仅可以实现装船作业区域扬尘抑制率80%以上,装船机悬臂洒漏煤炭的有效收

  集,将无组织排放有效地抑制在装卸的转运点附近,避免扬尘的扩散;而且能够实现冬季抑

  码头区域从西向东码头区域从西向东码头区域从西向东码头区域从西向东5555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

  按照煤炭从上到下转运的顺序,2013年我们先后研究实施了“皮带机系统清扫器升级

  改造”、“皮带机转接点中部漏斗堵料的防治-空气炮的研究与应用”、“皮带机导料槽新型防

  尘帘的应用”、“皮带机驱动站抑尘围挡的应用”、“除尘器卸灰钢房的应用”等项目。有效地

  减少了皮带机回程面煤饼洒漏约80%,并有效抑制了皮带转运点和驱动站的扬尘污染。在

  2014年我们将继续针对皮带机沿线的扬尘问题深入研究,计划实施“转接塔内吸尘系统的

  应用”、“T3、T13转接机房清洁煤炭抑尘改造”等项目,未来我们还将继续研究“皮带机导

  料槽的干雾抑尘的可行性”。这样我们将利用先进的环保抑尘工艺,提升皮带机系统的环保

  性地减少堵料几率,有效抑制块煤的粉尘扩散,并实现皮带机沿线无组织排放的抑尘和收集。

  皮带机沿线从上到下皮带机沿线从上到下皮带机沿线从上到下皮带机沿线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级抑尘体系

  A、实现冬季翻车机区域抑尘,减少清扫人员的劳动强度,改善现场作业人员的劳动环

  B、有效治理1~10微米细小颗粒,减少粉尘排放量,粉尘抑制率达95%以上,为公司的

  C、节能降耗,减少用水量。按年吞吐量4500万吨C80计算,年卸车约9700列,年洒

  水系统开启9个月计算,两套翻车机系统一年洒水量减少1.53万吨,按10元/吨计算,金

  额节约15.3万元。(原喷水装置每列车耗水量5吨,使用干雾抑尘装置后,用水量为原喷水

  A、改善周围环境,降低了粉尘对大气的污染,提高空气质量,创造了广泛的社会效益;

  B、减少煤炭热值损失。按年吞吐量4500万吨计算,年洒水系统开启9个月计算,两套

  翻车机系统减少年热值损失相当于煤炭1.13万吨,按400元/吨计算,金额节约395.5万元。

  (注:因大量使用中水除尘,使煤炭热值大量损失,统计数据表明,煤炭含水量每增加1个百

  分点,煤热值损失30-50大卡,按煤热值6000大卡、热值损失40大卡计算,相当于煤炭损

  失0.67%。使用干雾抑尘装置除尘,按2吨水/1万吨煤含水量计算,只增加含水量0.02个

  百分点,比原喷水除尘系统含水量减少0.1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煤炭损失0.067%。)

  公司当前共有36条皮带,其中地面导料槽有33处IM电竞,按照公司年吞吐量4500万吨,改

  造前、后的导料槽万吨洒煤量分别为20kg、4kg,煤价500元/吨计算,公司一年皮带机导

  B、减少职业病几率。通过改造前后的皮带机导料槽万吨作业洒煤量的对比发现,改造

  后的皮带机导料槽区域的煤粒、煤尘洒漏量为改造前的20%,作业现场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C、节能减排。通过改造前后的皮带机导料槽万吨作业洒煤量的对比发现,改造后的皮

  带机导料槽区域的煤粒煤尘洒漏量与改造前的导料槽区域的煤粒煤尘洒漏量减少80%以上。

  D、提升环保绿色港口。改造前,由于皮带机导料槽两侧挡料胶皮不能与皮带保持时时

  接触,在挡料胶皮与皮带间隙,洒漏直径1~3mm的微小颗粒及粉尘,造成皮带沿线煤粒、煤

  尘污染严重。改造后,由于新增的防尘帘能够保证与皮带保持时时接触,且使用寿命较长,

  公司当前共有36条皮带,按照公司年吞吐量4500万吨,改造前、后的皮带机清扫器区

  域万吨洒煤量分别为60kg、20kg,煤价500元/吨计算,公司一年皮带机清扫器区域的洒漏

  A、减少清扫人员劳动强度。改造前,根据清扫人员对6月份的皮带机作业情况统计,

  平均每天皮带机清扫器区域洒煤量分别为100kg~150kg,计算该区域万吨作业洒煤量分别约

  为61.8kgIM电竞,需要每天清扫人员进行清理。改造后,根据清扫人员对6月份作业情况统计,

  B、减少职业病几率。通过改造前后的皮带机清扫器区域万吨作业洒煤量的对比发现,

  改造后的该区域区域的煤粒、煤尘洒漏量为改造前的20%,作业现场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C、节能减排。通过改造前后该区域万吨作业洒煤量的对比发现,改造后的皮带机该区

  D、提升环保绿色港口。通过环保提升项目的深入推进,公司向外界传递了建设绿色港

  口的决心与行动,赢得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为我公司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打下了坚实的

  (1)、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的改革之路一方面需要利用先进工艺、先进材料、创新技术

  研发等手段进行环保设备的研发与投入;另一方面需要切实依照技术改造对已有的设备管理

  制度及操作保养手册进行更新完善,形成设备促进制度更新,制度保障设备运行的良性循环。

  (2)、另一方面还需要码头企业人员环保意识的提升,管理责任的强化,通过教育、宣

  传等各种手段把保护环境的理念始终贯穿于清洁生产的全过程,使得管理人员在制度制订和

  职责划分领域倾向于环保;技术人员对环保辅助型设备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主力生产型设备的

  高度;操作人员生产作业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岗位从关注环保出发,这样就能形成专业化

  总之,专业化煤炭码头环保设备的研究与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作为技术管理工作者,

  应该将煤炭码头环保作为一项综合治理工作来对待,在有效解决设备洒漏问题的基础之上,

  深挖扬尘污染问题,开拓思路,不断将环保课题进行细化和提升,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专业

  《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初步提出2020年及2030年两个阶段性目标。在“十三五”期间,建立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双重体系,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实现三大生态系统全要素指标管理;在既有常规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基础上,新增污染物总量控制注重特定区域和行业;空气质量实行分区、分类管理,2020年,PM2.5超标30%以内城市有望率先实现PM2.5年均浓度达标。

  在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之后,国家相继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这些文件和规定是中国关于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若干指导性政策,通过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励引进先进技术、装备,提高环境咨询、环境工程与施工等技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积极促进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环境保护产业集团的组建。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中国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我国环保行业规模总体仍旧偏小、创新能力不足,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有待健全。从环保技术装备方面看,目前产业规模较小,集中度偏低,中小企业众多,但专业化特色发展不突出且分布较分散,生产社会化协作尚未形成规模。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成套装备依赖进口,生产多为技术含量及附加值低的产品,核心、关键部件的自主化率不高。标准体系不完善,产品质量低下问题较为突出,运行效果难以保证。政策环境不健全,难以有效促进市场需求和健康运行。而对于环境服务业,同样存在企业规模较小、创新力不足的问题。此外,政策环境不完善,支撑体系不健全的局面进一步制约了环境服务业的发展。

  近年来,主要依靠政府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进行环境污染治理的方式,在日益复杂的环境问题面前显得乏力。因此,“污染企业付费、专业化治理”的第三方治理模式被寄予厚望。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但在从事水、土壤等第三方治理的博天环境集团高级副总裁缪冬塬看来,第三方治理在国内尚处起步阶段,法律法规不健全,排污主体责任明晰难,排污企业违法成本低于守法成本,第三方治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很明显,通过更为专业化的第三方治理,能够较好地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在业内专家看来,解决工业污染治理问题的思路是推行第三方治理。

  排污权交易则是指在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前提下,某企业可以将少于额定的污染排放指标,通过交易所卖给缺少排放指标的排污企业,从而直接获得经济效益。上述计划将改变目前排污企业环保投入积极性不高的现状,激发排污企业加大环保投资力度。因为,只要排污量少于额定值,就可以获得经济回报,企业不用担心巨额环保投资“打水漂”。

  排污权交易制度同样也给环保企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首先,排污企业受到激励后,普遍将加大环保设备投入,其次,这对环保企业的运营模式将产生深远影响。第三方污染治理模式可能大规模兴起。由专业环保企业设计、运营治污设备,同时服务多家企业,获得污染回报的模式将大受激励。此前,新闻联播曾经报道天津某工业园区推行污水集中模式,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国内有望分羹第三方污染治理模式的公司包括桑德环境,该公司已在多地建设环保静脉园,投资规模大,能够解决区域内的多方面污染,成为当地污染治理的综合方案提供商。中电远达具备较完善的技术咨询研发、培育产业、工程减排的全域产业链。

  在市政领域,未来城市环境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社会资本将会有更广泛的参与空间。这些也是目前收付费机制较为完善的领域,从而有助于保证项目中长期稳定而合理的回报预期。同时,由社会资本运营管理,对效率提升、效果改善或将起到显著改善。

  融资方式创新方面,在现有较为成熟的BOT模式基础上,未来合资、TOT、ROT等多种项目模式有望得到更为广泛应用,以形成新的利益、风险共担机制,优先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也将得到政府投资的多种形式支持。

  此外,利用排污权、收费权、购买服务协议、预期收益等进行贷款在以前个别项目上虽有过尝试但范围有限,预计未来实施案例将不断增多,而预计拥有稳定持续收费权的项目在融资方面将更加便利。

  商业模式决定产业业态,是企业成功的一个首要条件。在国家政策和投资的驱动下,环保产业也在逐步升级中,环保产业实现从单一产业链向全产业链的发展。市场主体也经历了由设备公司工程公司投资公司运营公司的转变。新的商业模式将培育出综合环境服务商和环境解决方案提供商。

  综合环境服务商,诸如北控水务、首创股份、中环水务等环保企业,集投融资、设备集成、工程建设、运营乃至最后环境效果的负责于一体,具有强大的投融资能力、综合的技术集成能力、良好的企业品牌及相应的规模。

  环境解决方案提供商,诸如北京市政院、上海市政院、中国城建院等单位等提供解决方案的公司,以技术为核心,是提供规划、设计、建设、监理甚至运营等服务的方案提供商。与综合环境服务提供商最大的不同,环境解决方案提供商不参与投融资,不获取融资能力带来的收益,项目运行的收益时间要远小于综合环境服务商,除此之外提供所有专业化的服务。

  [2]刘秀凤.环保产业进入黄金增长期\[N\].中国环境报,2012(6).

  [3]戴伟辉,麻彦春,葛宝山.环保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及信息资源配置.情报科学,2012(3).

  [4]滕静,李宝娟.“十一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市场发展状况.中国环保产业,2010(3).

  【关键词】区域特色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 “四个对接”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环境保护是21世纪的发展主题之一。当前,随着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加上国家政策的驱动,环保治理投入不断加大,环保产业迅猛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涉及的范围逐步延伸到各个领域,对环保技术类人才的需求也迅速增加。

  我国“十二五”环境规划规定:在“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SO2排放量削减8%;NOx排放量削减10%;COD排放量削减8%;氨氮排放量削减10%;地表水国控断面劣Ⅴ类水质的比例削减2.7%;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比例达到80%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要达到85%,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的比例达到5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80%。随着国家环境管理力度的加大,环保投入的加大,环保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迅速增加。目前我国环保产业尚处于市场化早期发展阶段,行业总产值不到GDP的1%,而发达国家环保行业总产值一般占GDP的2.5%以上。显而易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全国环保类人才仍将存在比较大的缺口,培养环保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十分紧迫。

  广西优先重点发展的十四个千亿元产业中的制糖、石化、火电、造纸、水泥、冶金、纺织等是广西的优势产业,也是污染大户。广西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实施方案》指出,“我区产业结构以资源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大,排污强度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面对这些结构性的污染问题,自治区政府大力推进工业循环经济,把优势产业推向减排第一线,把节能环保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列入广西优先重点发展的 “14+10”千亿元产业体系中,到2020年,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年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率18%左右。环保意识的加强以及环保产业的发展,促使广西对于生产一线实操性技能型环保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尤其是面向有色冶金、造纸、制糖、建材、化工、火电等污染行业的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管理等岗位。鉴于此,在广西当前以及可以预见的未来,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高职教育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将继续保持着旺盛的需求趋势。

  在广西,由于高职高专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起步较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高技能专业人才的培养尚处于探索阶段,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专业定位有待改善,课程体系改革不很到位,缺乏适合广西区域特色的高职高专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相关教材,课程资源开发不到位,实践环节设置不合理,实践内容及手段与生产实践相去甚远,使得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感到不尽如人意。面对用人单位对学生越来越高的要求,实现教学与就业“无缝对接”的专业改革迫在眉睫。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中不断出现新情况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广西区外其他高职院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只能借鉴而不能照搬,只能结合广西的区域经济实情,探索出适合广西区域特色的高职高专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技术人才关键在于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因此,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开展基于广西区域特色的高职高专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四个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个对接”是指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第一,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是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将职业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中。第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是指强化工学结合,加强实习实训环节,培养符合产业标准的人才。第三,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是指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第四,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是根据产业发展和技能型人才成长需要,拓宽继续学习渠道,为人才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一)构建具有广西特色的“课证融合”课程体系。针对本专业在广西区域内面向的职业岗位,通过对岗位所需能力、知识和素养进行对比、合并、分解,确定合理的项目课程,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构建具有广西特色的“课证融合”课程体系,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岗位技能要求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二)制定“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标准。调查了解本专业毕业生在区内环保公司、环境监测站、污水处理厂、典型企业的环保部门所对应的岗位对能力、知识和素质的需求,由企业技术骨干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制定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应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基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进行设计,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将职业标准、行业企业规范融入其中,包括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考核方式、实训条件、师资和教学资源要求等,制定专业核心课程(例如水污染控制技术、环境监测等)的课程标准。

  (三)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完善课程资源库。深化校企合作,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实践、理论一体化的优质核心课程,将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素养融入课程建设中,构建以广西区内真实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或项目案例为载体,情境教学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使其更加符合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完善相关课程的资源库建设,实现专业教师辅助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等功能。

  (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材。以广西区内主要岗位群的典型环保工作案例和实际项目为载体,根据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引进行业标准,引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编写,把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新理念、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反映到教材中去。通过特色教材开发建设,达到提高教材的实用性、针对性、可实施性,让学习者易于掌握,教师易于传授,符合环境监测与治理工作生产实际的要求。

  (五)以企业真实项目为任务开展实践教学。充分利用高职高专校内实训设备,开发以广西区内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的实训项目,开展以“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项目引导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获得对企业技术标准、“工作压力”等体验的实训环境,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教师协同环保企业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技术人员,着重开发专业课程的实训项目,同时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指导书、实习实训任务单、项目引导书等教学资料。

  (六)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群,推进校企共育。巩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群。在建设中,以环保公司、污水处理厂和典型污染企业为主,以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岗位为主,兼顾监测、管理、评价等岗位;以确定学生顶岗实习单位为主,兼顾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等;以聘请企业人员指导为主,兼顾专业教师的轮流指导;通过技术支持、培训、实训教材编写、校内授课等合作,建立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推进校企共育。

  (七)转变培养方式,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定期参与全国高职高专学生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课程教学资源库,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以实现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实验实训条件,开展现场教学,反复训练,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充分利用课程网站、移动终端等学习平台,搭建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多方位促进教学质量。

  (八)建立“开放、标准、多元”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细化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和等级标准进行评价、监测;建立就业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家长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质量评价平台,跟踪毕业生就业后的发展轨迹,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的调整、教学模式的设计提供信息反馈。

  (九)建立“以证”、校企联合管理、评价与考核的机制。推行考核方式的多元化,采用职业技能证书、技能竞赛、笔试、口试、实际操作等不同方式进行考核评价,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之尽早适应生产实践岗位的要求。

  综上,围绕广西区域特色,构建在高职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四个对接”教学模式和教学进程,促进高职高专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创新教学技术与手段,开发适应于高职高专本专业教学的特色教材,建立为区域经济服务、“产学研”及就业为一体的企业实习基地群,推动行业标准、岗位要求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进行多学科知识、技能的综合,形成既能遵循高职教育规律、与行业职业标准对接,又能充分体现高职高专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特色的教育课程体系,其目的是为了找准专业教学定位,确保学生毕业后无须再经过专业培训即可适应工作岗位,为企业输送环保人才。

  【作者简介】马华菊(1970― ),女,壮族,广西田阳人,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副教授。

联系方式

全国服务热线

0898-66668888

手 机:13988888888

地 址:IM电竞广东省广州市番禺经济开发区

扫一扫,加微信

Copyright © 2002-2023 IM电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9056354号-1